美丽乡村-大陆村的故事:孝顺父母,传承好家风!
有一种爱叫做孝心,有一种孝心叫做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从未动摇。
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外冈镇大陆村,故事的主人叫赵霞芳。2006年初,春节热闹的氛围还没过去,赵霞芳接到了丈夫的电话,父亲摔伤了头颅,被送到了嘉定中心医院急救室。来到医院看到正在熟睡的父亲,外表貌似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她的心放下了。但是医生会诊的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父亲颅骨粉碎性骨折,颅内积血,必须马上抢救。面对巨额的医药费,她和丈夫没有迟疑,立即叫救护车,将父亲送到了上海长征医院,进行开颅手术。手术成功之后的日子,每天都会有一沓长长的账单送到她手上,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之后,只能向亲戚们借。丈夫苦笑说,这个花钱的速度,就算家里有台印钞机也来不及印啊!面对这些,赵霞芳只能咬牙坚持,白天看护,晚上夜班,和丈夫轮流照顾。家里面女儿正好面临中考,也没有办法顾及,女儿自己做饭,晚上一个人在家复习,一家人都拧成一股绳,共度难关。
出院之后,父亲右侧颅骨缺失,在家休养,母亲也停下工作,在家专心看护。半年后,赵霞芳又将父亲送到长征医院进行人工颅骨修补手术,希望父亲能够更好地生活。本来以为雨过天晴,困苦终于过去了,但是开颅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却猝不及防的发生了。父亲开始痉挛抽搐,每发生一次就会丧失一些功能,直到完全不能说话,左半边肢体瘫痪,语言功能丧失。赵霞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从前吃苦能干的父亲,如今犹如稚子,不能动弹。母亲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父亲,每天五点多大清早起来下地干活,七点多回家帮父亲梳洗,背他起床,做早饭喂他,然后洗衣服忙家务,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父亲不会说话,母亲每天都要定好闹钟准点服侍他上厕所,晚上也是如此,寒冬腊月半夜起来换床单换尿布,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日渐苍老。于是赵霞芳主动向单位申请上夜班,早上一下班就骑电瓶车赶回乡下,帮母亲一起干活,整整十二年,风雨无阻。看着每天缺少睡眠,还要风里来雨里去的她,丈夫女儿都心疼她,却没有理由说服她,因为这是她对于父母深沉的爱和那份最真挚的孝心。
2008年,父亲突发肺部积水,无法呼吸,中心医院医生已经下了病危书,亲戚也劝她就这样让父亲去吧,太苦了。但是,她又一次选择了送父亲去上海抢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这样痛苦地走,于是死神又一次擦身而过。
八年过去了,父亲突然开口说话了,虽然只是简单地恩,啊这些语气词,但是却把全家高兴坏了,家里的老宝贝又回来了。
十年过去了,还清了债务,女儿即将研究生毕业,似乎一切都又走上了正轨。
直到2016年11月,母亲觉得身体有恙,赵霞芳带着她到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让人震惊。母亲已经输卵管癌症晚期了,必须马上手术,否则性命难保。这一幕与十年前何其相似,她强忍悲痛,看着这个记忆中一直强壮健康的母亲,如今虚弱地躺在床上,心痛不已,只能目送她进入手术室,室外是焦急等待的一家人。母亲手术之后又进行了化疗,必须在家休养。于是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赵霞芳的肩膀上。最终她决定把父亲接出来,一家人住在一起,方便照顾。父亲看病花去了三十多万,好不容易还清了,母亲又病了,雪上加霜。赵霞芳只能尽可能地多加班,每天12或者16个小时的中夜班,丈夫上日班,两个人轮流交接。她负责白天照顾两个老人,三点后丈夫下班回来做饭,她又匆匆地去上班了,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这样的日子又回来了。但是她坚持住了,因为在她的身后有一群可爱的家人。丈夫性格善良,吃苦耐劳,烧饭洗碗一手包。自从母亲化疗开始之后,丈夫把照顾老丈人的活都揽了下来。他每天三点下班,到家后先把母亲要喝的泥鳅汤炖起来,趁着间隙给老丈人用热水擦身体,防止褥疮;烧好晚饭后,又给老丈人穿好衣服,背到椅子上,准备吃晚饭;半夜守到12点,给老丈人换尿布,不嫌苦不嫌脏,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到厕所干呕一阵之后又回来继续;老丈人发烧生病,丈夫又和女儿女婿一起搬上搬下,连着一个礼拜晚上带父亲去医院打点滴,每次都要半夜才回来,从无怨言。女儿则带着母亲一次次的到上海肿瘤医院检查开药,不嫌烦不嫌累;妹妹看自己辛苦,每次来家里都要大包小包送东西来,住院期间照顾母亲陪夜,化疗期间也都是她请年休假,带着母亲来来回回,让自己能够安心工作挣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日子才有了希望。
赵霞芳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尽管家庭的困难一次又一次打击着她,她却用一颗有毅力的心,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家里,她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母亲,好女儿,好妻子;在单位里,她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好员工;在支部里,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党员。父亲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生产队队长,身为一名老党员,经常帮厢里厢邻干着干那,不求回报。赵霞芳从小耳濡目染,深知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责任心。她将这种理念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2007年被评为上汽集团“三八”红旗手,2008、2010、2015、2017年被评为采埃孚公司“三八”红旗手,同时获得“巾帼标兵”称号,2011年又荣获公司“先进党员”荣誉称号。父亲的精神感染了她,而她的这种不屈不挠精神又感染了女儿小赵,成就了三代党员的传承。小赵大学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并且在大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四时期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获得了上海市优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并且以全专业绩点第一的成绩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三年期间,继续担任研究生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且兼任本院研会主席。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一种家庭氛围,一种可以传承的家族精神。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写下这篇感人故事的是他的孙女小赵,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从他们家庭我们看到了精神的传承。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的,不是豪车、豪宅和存款,而是崇高的美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让这样的美德一代传一代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