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认识身边的她和他(六)
他们还没好好享受春节假期团聚的幸福时光,就匆匆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丝毫没有抱怨和不满;他们奔走在田头村尾、小区楼道、街头小巷,处处留下了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扎根基层,既当宣传员、引导员,也做先锋员和作战员,用心用情用力为疫情防控打通“最后一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定“守护者”。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她和他!
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抗疫“小黄鸭”——雅苑社区筹建组 施金花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疫”,多少人逆向而行守护着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雅苑社区就有这样一位身穿黄色雨衣的“小黄鸭”,她叫施金花。从大年初一开始她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全心全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主动要求在居委门口负责返沪人员信息登记和口罩预约购买登记工作,因为防疫物资的缺乏,只能用黄色的一次性雨衣充当防护服,看着就像一只“小黄鸭”。一天下来水都顾不上喝,虽然口罩嘞的满脸印痕,喉咙也沙哑了,但她毫无怨言。远在太仓的父母每天都担心她的安危,她也总是安慰他们说:“我很好,你们放心。等疫情过了,我会来看望你们的。现在社区需要我,我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战役还在继续,“小黄鸭”仍在坚持守护雅苑每一位居民的幸福安康。

不到最后胜利绝不后退——景苑社区范晓兰
自打响抗疫保卫战以来,景苑第一社区的社工范晓兰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她和身边的同事共同守护着景苑这个特别大的“家庭”。无论是口罩预约购买登记,还是来沪人员信息登记,她始终站在防疫第一线。特别是近阶段返工潮,每天有大量的返沪人员来登记和咨询,她不厌其烦地守在居委会登记处进行解释和说明。碰到情绪暴躁、不理解政策的来沪人员,她反复耐心安抚并做好其思想工作。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不停说话让她的嗓子都快“冒烟”了。家人和朋友都劝她休息,她坚定地说:“现在是社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能顶得住。”然后泡着胖大海继续奋战去了。
“疑难杂症小中医”——葛隆村 高志刚
“爸爸在和病毒战斗,等病毒被打败了,爸爸就能回家陪你玩了。”这是葛隆村党总支委员高志刚每天忙完疫情工作后与4岁女儿的视屏通话。为了更好地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也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交叉感染风险,他与家人已经“隔离”一个多月了,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为抗“疫”斗争的动力。面对急于复工和就业的来沪人员,他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面对12345热线信息,他认真了解完情况后及时反馈村民;面对隔离期已满人员无法出村的情况,他及时上报村委并拟定《临时外出承诺书》方便大家临时外出办理生活所需,基层经验丰富的他在守住原则的同时又柔性管控,使得葛隆村在全封闭管理后发生的各种矛盾得以妥善解决。忙碌的小高被大家取了一个称号叫“疑难杂症小中医”。

使命必达——马门村 卫达
2020年,是卫达来到马门村委会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却没想到是如此特殊的一个春节。疫情来势汹汹,卫达在接到防控任务后第一时间到岗,从大年初一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疫知识、全力排查登记返沪人员健康信息、每天组织村小组保洁员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消毒,特别是垃圾房、健身点、活动室等公共区域。当接到村民反映村里有一个疑似回过湖北的住户时,他临危不惧,不顾自身安危立即上门核实,在经过多方奔走和仔细排查行踪轨迹后确定该住户春节至今并没有离开过外冈,这才放下心来。疫情还未结束,卫达一刻也不敢放松,虽然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但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始终把防疫责任当做自己必达的使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

疫情防控尚在路上,共克时艰仍需努力。外冈镇基层一线的工作者们守护百姓抗疫情,甘于奉献勇担当,每时每刻每处,都上演着令人动容的“逆行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