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包,卖了26年,现在这种店勿大看见了.......
在老北街有着一家种子店,店面十分简朴,一块店铺招牌、一个简单的窗口便是它全部组成,如果不细心留意,你一定就错过了。走到店铺门口,往店内看去一个木制货架第一眼便能引起你的注意,上面摆放着各类品种的蔬菜种子。店面虽小,但种子种类可不少,杭白菜、菠菜、玉米等适合近期种植的种子品种全都有。
角落里静静的躺着一台种子发芽试验箱,整个箱体都已泛黄,上面已经布满了灰尘。店铺老板陈其忠告诉记者,20多年前种子大多都是散装批发,对于种子发芽率没有保证,需要自己拉回来一袋一袋测试。为此,他花费4000元购置这台机器,生怕卖给村民的种子坏种率高。“都是一个镇上的村民,人家来我这买种子是信任我,我这种子质量肯定不能马虎。不过现在不需要了,种子都是一小包一小包塑封好卖的,上面都写好种子发芽率的。”
陈其忠原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年轻时候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耕作,他发现周边附近的种子店比较少,并且品类也不齐全,翻来覆去就那两三个。于是他下定决心以后自己一定要开一家种子店,让大家种上不一样的蔬菜。陈其忠回忆道,“当时为了开这家种子店不仅要考许可证,还需要定期去培训。”
施晋村的赵老伯是这家店的常客,每到换季之时,他总会来店里瞧瞧有没有上架新货,买一点回家种植。最近家里正好有几块空地,他打算来店里瞧一瞧。“老陈,想种点玉米有没有推荐的,最好能在10月之前熟,到时我还打算种洋葱。”“这几款都可以的,你要吃糯一点话,我就推荐这款.......”说起蔬菜种子,陈其忠仿佛总有说不完的话,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等等。店里出售的绝大多数种子,陈其忠都亲自测试耕种过。他说,“只有自己种过了,吃过了,才知道味道好不好,种植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到时卖给客人也好提醒他们。”
1994年45岁的陈其忠租下店铺,在老北街开始贩卖蔬菜种子,这一卖便是26年了。陈其忠告诉记者,“如今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以前,估计再开几年就不开了吧。”他坦言,随着越来越多农民搬入到社区,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耕种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卖种子更多的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