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俘虏、受检阅、运粮草,听“最可爱的人”讲述当年事

发布时间:2020-11-02点击数:
更多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外冈,也有许多“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老者的当年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看着眼前珍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来自外冈新苑的邹定良不由哼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回想那段战火燃烧的青春岁月。1951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邹定良才刚满17岁,在团部里年龄最小的他,成为了团长身边的勤务兵。凶险的第五次战役里,每天都在经历死里逃生,邹定良说:“有一次特务用信号弹泄露了我们团部指挥所的位置,没一会,美军飞机就过来轰炸了,撤离时最近的一颗炮弹离我只有5米不到,还好趴倒在一片沙地上,因为被沙子埋住,没有受到直接冲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他还分享了很多战场故事:有只靠一把枪就抓到63个俘虏的英雄,也有迷失7天7夜,最后挥舞毛巾,通过底部军区印记而获救的“幸运儿”,更多的是无数牺牲在前线后方的战友。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用六零炮、八二炮、重机枪、步枪等简陋装备战胜了美军的榴弹炮、坦克和飞机,全凭战场上的每一位战士保家卫国、慨然赴死的坚定决心,“现在想想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当时确实做到了,获得了胜利。”

2ddc6294d900418c9627170215fcc3c7.jpg

停战归国后,邹定良留在了北京军区。1954年国庆前夕,邹定良被选中担任国庆阅兵中一个方阵的领队,腰间别着手枪,手中扛着军旗,接受曾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时任国家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检阅,“以前的阅兵排练没有现在条件好,都是借在北京的大学里面,我们方阵当时是住在北师大里的,到了排练的时候,就要去机场借场地,不能占用学校操场,会影响学生上课”,邹定良向记者说到。

aef55782bb104a69b86e4a719f8693a1.jpg

同样住在外冈新苑的陆世文,正与老伴一同看着沉甸甸的纪念章。曾经获得2次三等功、参与机动部队的他,对朝鲜战场复杂的山林地势和严寒印象深刻。为了防止美军轰炸,粮草屯在了大山深处,每次去搬运粮草都需要走一百多里的路,“在雪地里,冻得红肿的脚和解放鞋粘在一起,一开始还会觉得痛,后来走着走着就已经没有知觉了”,陆世文说道。陆世文的老伴告诉记者,他平时最常说的就是“今日不知明日事”,也很少主动谈论自己的参战经历,因为这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比起那些真正的英雄、牺牲的战友,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

545d144692b7498a8966d6432af09220.jpg

与此同时,在外冈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外冈养老院组织开展的“传承革命精神 致敬援朝老兵”活动中,另外三位助养在养老院的抗美援朝老兵们佩戴奖章、面带笑容、手捧鲜花,对如今幸福的养老生活很感恩,“国家强大了,人民的日子才能平稳幸福。”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都有一颗赤诚爱国之心,都传承着热血和革命精神。70年斗转星移,国家日益富强,生活日趋安稳,当年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时刻鼓舞着后人,一同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