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不误企业生产,这里用“保姆式”服务帮企业闭环运行
“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2米间隔,叫到号了再出来,没叫到的请原地等待。”在位于嘉定区外冈镇的金地威新智造园,只见留守公司的职工依次排列,来自申冈经济城和属地村的志愿者化身“大白”维护秩序。封控期间,一些保供企业实行封闭生产,职工既不能出厂区又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园区核酸检测服务小分队应运而生。
这是疫情期间外冈镇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近来,嘉定外冈“防疫”“稳链”两手抓,保障疫情期间重点企业和保供企业正常生产。
外冈西接昆山、北邻太仓,不少企业职工上下班往来于嘉昆或嘉太两地,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性。为此,外冈镇密切关注疫情态势,根据汽车产业链需求以及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筛选出一批确需在封闭期内生产经营的重点企业,制定了“封闭生产经营企业清单”,其中包括安通林、健采医疗、中西制药、电驱动等42家企业,涉及4700余名职工。
为有效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职工的正常生活,封闭管理期间,各经济小区及园区管理公司分别成立巡查小组,每日对属地封闭生产企业开展巡查,对照检查表逐条核查企业闭环管理情况,一发现问题立即敦促整改,把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防线”。
核酸检测方面,外冈镇四个经济小区和园区管理公司各派出若干中层干部组成核酸检测服务小分队,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合理调配防疫物资,提前到达企业做好各项布置工作,配合医务人员把核酸检测服务送上门。这不仅减少了人员不必要的流动和聚集,也帮企业节省了用于生产的宝贵时间。
一部分处于封控停产状态的企业,虽然留守员工不多,但企业布局分散,还存在“厂中厂”、门洞不好找等难题,不便于固定检测点的设置。针对这种情况,园区管理公司设立流动“大白”小分队,提前规划路线,分成三组,每组由一辆电动三轮车载上两名“大白”穿梭于各厂区之间,一些留守于企业及企业宿舍的员工听到“大喇叭”的喊话,就有序到厂门口接受核酸采样,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封控以来,外冈镇在做好镇域内各封闭管控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重点服务保供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在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佩戴口罩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上坚持进行电机控制器的生产,确保能够在疫情结束后如期向下游企业供货。
“我们和上游公司同在一片产业园区,他们的功率器件IGBT生产好后,立马就能到达我们的生产线。这样的生产效率,以前是不敢想的。”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经理张振告诉记者,4月6日下午,负责该企业的“点位长”皇都经济城副总胡荣接到了来自电驱动公司的紧急求助:由于封控,用于生产电驱控制器的零部件不够了,这会影响企业订单的及时交付。胡荣凭借着对辖区企业的了解,第一时间协调各方资源,对接了辖区内另一家企业——上海道之科技有限公司,其生产的IGBT功率器能够满足电驱动公司对控制器制造的需求。由于防疫原因,两家企业相互之间无法往来,胡荣当即提出用申请了防疫保障通行证的商务车运送这批零部件。清点数量,统计数据,妥善包装,消杀,运输,再消杀……往返多个来回后,共计4000余个IGBT功率器件顺利送上产线,帮助电驱动公司增加了3000多万元产值。
封闭生产期间,还有一些企业员工突发急病、买不到药。对此,各经济小区专门组建了“企业物资采购派送小分队”,由服务专员收集汇总企业生活物资、药品等需求后,采购专员联系购买渠道,筹措企业需要的物资,最后由派送专员在2小时内配送上门。同时,不少封控生产的企业反映,之前采购好的抗原试剂盒已所剩无几,“小分队”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对接购买渠道、制定采购方案,在遵守防疫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连夜组织运输人员提货并运至企业,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封控期间,我们提供‘保姆式、清单式’服务,保障封闭生产经营的企业生产不断档,尽全力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外冈镇经发办负责人邹旻表示。